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愿做人参文化的把头(2)

来源:参花(上)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2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家住菜阳本姓孙, 漂洋过海来挖参, 路上丢了亲兄弟, 沿着蝲蛄河往上寻, 三天吃了个蝲蝲蛄, 不找到兄弟不甘心。 孙良死后,魂还在继续找张录,终

家住菜阳本姓孙,

漂洋过海来挖参,

路上丢了亲兄弟,

沿着蝲蛄河往上寻,

三天吃了个蝲蝲蛄,

不找到兄弟不甘心。

孙良死后,魂还在继续找张录,终于在棒槌山(今位于吉林省通化县英额布镇)上找到了。

张录变成了成仙得道的棒槌精,他见孙良对朋友忠诚,采参志坚,也引渡孙良成了仙,后来受到康熙的皇封,封为长白山山神。从此后,放山客中好人遇难,被白胡子老人搭救;坏人起歹意受到白胡子老人惩罚,白胡子老人就是山神孙良……

这个在《通化县志》有记载的神话故事传说,一直是长白山区一代又一代放山客们的精神图腾。这个神话故事,被长白山区的放山客们流传一遍又一遍,直到今天,放山客们依然还在传讲这个故事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吉林省通化县人民,在孙良在卧牛石上刻字后仙逝的地方——通化县湾湾川流域的蝲蛄河边,重新修复了孙良墓。

八十年代,人参的种植形成产业,给当地民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时候,人们怀着感恩敬畏的心,修造了人参文化的图腾——人参老把头墓。后来,人们忙着挣更多的钱,老把头墓只成为一座空墓,没有人给它注入人参文化的精魂,直至人参产业低迷,老把头墓就被荒草淹没了,好像也无人问津了。

一项产业的健康发展,百年千年不败,大概需要一个灵魂跟随支撑,否则就像得势忘娘一样。人参在长白山厚重的腐植土里生长,但没有人参文化的传播,谁又会认知人参是宝呢?我常想,大山里的千年老人参为什么会成精呢?就是因为人参有了灵魂。也正如人一样,健康的身体还要配一个高尚的灵魂,这才是一个能长命百岁的人,或许才会成为一个得道的人,即便是参(身)不在,灵魂却永驻天宇。只要灵魂不灭,说不定在某一个时段,这个灵魂走进某个参(身)体,又会成就一番济世利民的伟业,还会传出一段教化众生的美好佳话。

如今,人参产业的再次兴起,借助了现代企业的高科技手段,人参实物的可利用价值,已经被人们做到了极致。这一点毋庸置疑,因为造福百姓苍生的事,人参老把头神也会赞许支持。所以,越是发达的企业,越需要精神文化的支撑。据我了解,很多做人参产业的有识之士,都在寻找他们企业发展的灵魂。一个没有自己灵魂的企业,就是一架挣钱的机器,正如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,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,因为他没有方向,不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多远。

我们的身体越是强壮,越需要文化的滋润营养,越需要文化的支撑,越需要信仰的支撑,越需要和灵魂的完美结合。只有如此,我们才会健康发展,一直向前。

在东北做人参产业的众多英豪中,有一位有识之士,他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家的胆识,在寻找人参文化的精魂,他就是中国珲春华瑞参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立华先生。我和他并不认识,至今尚未谋面。但是我们共同推进的人参文化的大事业却开始扬帆远航了。

吉林省参花杂志社和中国珲春华瑞参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见钟情,一拍即合,共同打造《参花》杂志的人参文化刊。这也是我近几年的梦想,因为纯文学刊做得艰难,我曾试图改刊,围绕我们的刊名“人参花”做文章,但机缘未到,因为各种原因,这个梦想一直没有得到实现。但我的信念没有变,我一直觉得《参花》杂志是一本老刊,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,如果和蓬勃发展的人参产业嫁接起来,不仅仅花会开得更加艳丽,还会结出丰硕的果实。所以,我们坚信:吉林省的特产人参,永远都会存在,而且冥冥之中,《参花》欣逢盛世,顺理成章就做成人参文化刊,既丰富刊物,更助推了中国人参产业的发展,使我们的人参文化能够得到传承,发掘,发扬,光大,并得到新的创新创造。

对人参文化刊的创办,我信心十足。因为我们决定做人参文化刊时,征集令一出,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,全国各地征集来的有关人参文化的稿件、书画、图片收到一千多篇(幅),这是我没想到的。可见,人参不仅是东北三宝之一,更是国宝,也是全人类的至宝。因为我们生活中需要人参,因为我们和人参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,所以就有人参文化的诞生和传承。

毋庸置疑,金立华是人参产业的现代“把头”,他带头挖掘现代人参产业中的“老山参”,以他的人品、智慧和胆识,注定他会成为现代人参产业的参王,最后会修炼成精。

文章来源:《参花(上)》 网址: http://www.chzzs.cn/qikandaodu/2021/0720/400.html



上一篇:编辑寄语
下一篇:比参花杂志小岁的人参酒柜嫁入新婆家

参花(上)投稿 | 参花(上)编辑部| 参花(上)版面费 | 参花(上)论文发表 | 参花(上)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参花(上)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